“碰撞”式课堂推进纪要第1期

发表时间:2015-06-16阅读次数:2675

    2015年5月27日晚在学校行政楼三楼会议室,课题组全体成员出席了第四次研讨会。王刚校长,何静副校长以及教科室全体成员出席会议。成都师范学院基础教育中心杨其勇博士及其STCM团队成员参加讨论。本次研讨的主题有二个:其一,课题组成员心中的“碰撞”式课堂模式;其二,课题研究推进计划。会议由教科室主任谭露主持,各成员都作了充分的发言,杨其勇博士针对课题组成员的意见做了简单的点评,并就课题推进计划进行了布置和安排。最后,王刚校长做了总结发言,强调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发言中,针对课堂模式的构建,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第一,学生碰撞生问——碰撞选点——碰撞争鸣——评价提炼。第二,学生先学——碰撞暴露——共同检验。第三,以学科为本,以英语举例,可以拓展故事和学生自问的方法进行碰撞。第四,老师选点的培养——提出“应该怎样培养老师选点正确,争鸣有效”这一问题;提出“怎样新形成一套老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改变课堂的模式”的问题。第五,课前出疑问(预习的重要性)——选点碰撞(学生选出重、难点,形成小组进行交流)——再次碰撞(教师选出重、难点,全班进行碰撞交流)。第六,高年级学不好原因是学生未参与课堂活动,老师进行课堂活动变少;碰撞课堂的作用是使学生参与进课堂活动;碰撞课堂的弊端是小组合作没效率,成员间浑水摸鱼;解决方法是课前预习减少,老师与学生课堂生问,老师评价提炼,带领学生应用。第七,碰撞课堂需要一个完美的操作模式;思维与交流的碰撞;孩子能正确表达观点,敢碰、会碰。第八,教师要做到与尽可能多的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提出“怎样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各个环节,使之乐学”的问题;提出“怎样让学生有所得,有所问”的问题;教师应该做课题型教学。杨其勇博士认为大家还需要通过文献与实践来挖掘有用方法,构建课堂模式需要小心求证;碰撞不只是形式,只注重达成国家规定的课程目标。还应该是思维的创新,充分重视碰撞出不是国家课程规定的问题,使生成的新问题发生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的能力。新旧老师间要互相交流、研究、磨课;老师要不断实践,不断积累,学会自己提升。
    杨其勇博士还就推进工作做了如下建议:一是成立以教科室为基础组建课题推进办公室;二是以两年为限,倒排工序,编制总体研究计划,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课题研究;三是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简报、简讯、图片、视频、研究报告、实践报告、论文、心得体会的编撰、收集和存档。四是凝聚全校教师智慧,探寻和起草“碰撞”式课堂的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大纲。分学科遵循教研组、各老师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方案,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先行先试,逐步提出属于自己的碰撞式课堂实践方案,提交课题组论证后,上升为学校总体实践方案。并提炼出实践的理论基础并不断优化实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