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全区高段语文课堂群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课例研究(同课异构)活动在我校开展。温江区研培中心语文教研员卓琼老师组织全区学校高段语文老师80余人全程参与了教研活动。
万春学校高家贵老师和我校刘凤娇老师分别执教了课例《西门豹治邺》。
课堂上,高老师通过梳理文章,化繁为简,引导学生通过学历案的活动,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层层突破。特别是通过提问、质疑和追问,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西门豹的一心为民破除迷信的品质,较好地达成了课前预设的目标。
刘凤娇老师在课堂上,基于《课标》、教材和学情精确制定教学目标,站在儿童立场设计学生课堂活动,结合学校开展的碰撞课堂,适时、恰当地点拨,抓住了课文重点,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尤其是,刘老师做了充分的、精心的预设,学生在领学组的汇报和群学组的互动中学会了结合时代背景阅读课文,了解了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发现了文本通过人物言行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特点,并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
教学活动后,与会老师进行了研讨交流。首先由上课老师讲述了自己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思路。随后,中心组教师代表围绕《小学语文课堂群学活动评价标准》从“教师”、“领学组”、“群学组”以及其他方面,分别对这两堂课进行了评议,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区研培中心杨继老师就两位风格各异的上课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提出:老师对学历案了解、对目标的精准定位、对活动的精妙设计、对教师精当的点拨,对学生精心的培养,是一堂好课的标准。
语文学科教研员卓琼老师用“三个注重”就两堂课进行了专业引领。一是两堂课都注重了学历案的精准确立。课堂上,无论是学生的自学活动,还是小组的群学活动,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二是两堂课都注重了有层次的设计。无论是在理解文本内容,还是感知人物形象,都注重从文本关键字的理解上去感知;三是都注重了对学生的点拨引导。当学生在群学上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的及时介入,让学生有效地达成了预定的学习目标。
何静副校长在交流总结中发言。她首先感谢研培中心把语文的区级教研活动安排在区实验校,这对于学校的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有效地促进,并希望以后多承担类似活动;接着就两堂课进行了点评,她认为,同课异构活动形式让语文教学呈现了老师对于文本不同的感悟和理解,“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课异构,这不仅打开了教师们的教学思路,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还达到了共同学习,共同提升的目的;两节课上,学生的读、写、思、问,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还原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这对于区实验校推进碰撞课堂和学历案结合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
愿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结合学校 “碰撞课堂”,扎实地开展好区“小学语文课堂群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