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进一步提升我校师生中医药健康素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9月30日上午,我校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共同举办了“小小罐子大学问 中医药文化我传承”2024年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日活动。学校六年级师生代表及“中医药文化赋能小学‘五育融合’路径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学生发展中心陈岚主任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题与目的,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讲老师——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主任中医师,王凯博士。作为2022年担任广州市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暖艾疗法防治肿瘤相关性失眠”的首席专家,以及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孙晓生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王凯博士带领卓雅娃们一起揭秘“神秘的东方力量”。
王博士首先用一张图片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猜巴黎奥运会上“抢眼”的中国“印”是什么? 而后带领孩子们开启拔罐专业知识旅游。
第一站:什么是拔罐?
拔罐古称“角法”,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空心的牛角等动物犄角来吸血排脓,这就是拔罐疗法的雏形。后来,又逐渐出现了竹罐、陶瓷罐、玻璃罐等。
第二站:拔罐的好处是什么?
拔罐既然这么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究竟有什么好处呢?现场师生津津有味的听着,原来拔罐具有祛湿除寒、缓解疼痛、疏通经络、增强免疫等功效。
第三站:拔罐所有人都适用吗?
拔罐虽然好处多多,但是针对于严重脊椎疾病、孕妇、孕妇、经期女性、急性外伤性骨折、重度水肿者、皮肤过敏和皮肤疾病、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敏等不太适用。看来我们还需要更深层次的了解拔罐知识,才能真正的把它应有的价值发挥出来。
聆听了专业的拔罐知识后,孩子们从知识中来,到活动中去,在王博士的指导下亲自感受拔罐的魅力。师生们热情高涨,让中医药文化深深烙印在心中,文化得以传承。
“小小罐子大学问 中医药文化我传承”,本次活动通过体验和实践的形式,加强了孩子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增进了广大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相信我们不仅拓宽了中华医药文化知识,更会学以致用,亲自实践,让中医文化代代传。
2024年校园中医药文化主题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