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飘香。2021年10月20日,以“学历案有效问题设计与实施”为专题的研究活动在温江区实验学校卓雅厅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共同探索“三学课堂”的前行之路。参加本次活动的有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莲吟老师、小学数学中心组全体成员以及全区六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分为课前陈述、课例展示、课后反思、专题分享以及互动研讨五个环节。
首先,由区实验校的六年级数学组黄兴兰老师以“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追问是否促进学习目标达成”为研究课题,作了课前陈述。课题组认为提问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事,而追问则是引发学生二次思考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追问不明确、不符合实际、无效追问的情况发生。课题组由此便立足追问指向性明确、难易程度适度、时机要适时三个维度进行教学研究。
接着,区实验校的六年级高晓鸥老师进行课例《比赛场次》的展示。课中,高老师以各种学生喜爱的比赛活动引入课题,通过3名学生击掌的方式展示比赛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了得到比赛场次的要点是“不遗漏,不重复”。通过探究“10名学生需比赛多少场”的学习过程,潜移默化的渗透了化繁为简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有“据”发言、大胆质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追问适时且指向性明确,课堂教学有层次,由浅入深,使得学生的思维也从狭窄走向广阔,从肤浅走向深刻,让基础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习过程中学生动手又动脑,课堂真实有效。
接下来,东大街一小的陶席维老师也为在座的老师们呈现出了一节高效的展示课《百分数的认识》。陶老师以生活中足球队罚点球这一具体情境,以“怎样选择队员进球的可能性大?”这一问题便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开启了本节课的学习旅程。在学习过程中,一个个的问题串,促进了学生深度思考;充分给予时间,学生通过自学、合学、群学三种学习形式积极探究、体会、感悟新知识;有效及时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更加愿意思考;标准的数学语言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清晰合理。
两节课后,区实验校康治涵老师和东大街一小的教研团队都合理的利用了课堂观察量表对比了学习前后、活动前后、问题串前后学生的学习情况,从问题设计具体的情境性、衔接性、启发性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新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设计更有层次的练习”。
紧接着,通平小学蔡老师以《“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探索》为题作了专题分享。他谈到,“双减”落地是教育界的一个大动作,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要积极学习政策,调整教学行为。他在分享中直击原来作业设计中存在的单一、枯燥以及不注重差异化等问题,提出作业应该多样化,作业设计体系必须优化,严格控制作业量,提高作业质量等建议,为大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最后,教研员刘莲吟老师作了专业点评与专业引领。刘老师指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更多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学生活动与作业设计应该紧跟学习目标,当学生说不清楚时可以利用举例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本次以“学历案有效问题设计与实施”为专题的研究活动,给与会老师带来了深刻的思考,为我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先行意识,为我区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作出新的尝试,得到了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
“学历案有效问题设计与实施”专题研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