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师“同课异构” 课堂理念“优势互补”
发表时间:2014-04-02阅读次数:1224
3月27日,进入温江区实验学校推进教育国际化暨“中美教育碰撞多面体”活动的最后一天。温江区实验学校的数学青年教师徐红梅和来自美国南加州的教育专家迈克尔斯科特先生同台演绎,分别为我们展示了一堂三年级的数学课《什么是面积》。
一个是美国老师,一个是中国老师,不一样的老师,不一样的语言,同样的精彩:徐老师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导入,带领学生通过比一比、摸一摸、找一找、涂一涂等大量的活动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系列活动中建立面积的概念、强化面积的概念、深化面积的概念。整堂课严谨而高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迈克老师执教同样的数学内容,则为我们展示了“one to one”课堂模式下的一节数学课堂上,开放的问题引发学生多样性、创造性的思维,如何进行高阶思维训练,个性化表达;用孩子感兴趣的游戏评价方式促进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重在培养思考、倾听、分享、交流、合作;课堂不是教授,而在于引导孩子去经历、体验和发现,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孩子多少知识,而在于引导孩子获取探究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整堂课氛围和谐灵动而快乐。
课后,肯尼迪校长就本次“同课异构”就美式教研做了一个现场的研讨。从要求与会人员向构课老师提出七个优点,再到要求构课老师自己补充本节课的亮点,充分体现了这次中美数学课堂碰撞教研的特点——“学习借鉴与反思提高”。
最后肯尼迪校长和迈克尔斯科特先生徐红梅老师的课堂上很多值得他们学习的地方加以肯定,让全场老师进一步领会了中美教育的差异性、互补性,深刻认识到推进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的公民,首先要用尊重开放的胸怀和文化心态去认同、理解、尊重和接纳异国文化,从中汲取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